调研不妨多一点“穿透”
发布时间:2023-05-16 14:50 信息来源:市委组织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
“禾头根下毛(没有)饭吃”“旧的社会关系,就是吃人关系!”毛泽东同志的《寻乌调查》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,就是因为它穿透了历史与现实、表象与本质,掌握素材丰富鲜活,总结归纳深刻精辟,为我们树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,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我们大兴调查研究,也不妨多一点“穿透”,这样才能拨开重重的云雾,看到“庐山真面目”。

把“上”和“下”的视角贯通起来。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站在不同距离、不同角度来审视同样的事物,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。不少同志调研时习惯于短时间内集中“看点”,看上去视野开阔、效率很高,恐怕难免不深不细、视角单一。“走马观花”并非一无是处,但“下马看花”一定必不可少。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徒步考察,一连开了十多天的调研会;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,走上街头发放调查问卷,面对面同群众交流。我们也要“上下穿透”,多一些“沉浸式”“体验式”调研,既有“上”的视野、高的站位,把全面情况掌握清楚,也要“下”的视角、低的姿态,把基层特点挖掘出来,用小切口剖析大问题,以小题目写就大文章,让调研更立体真实、更鲜活生动。

把“古”和“今”的情况联系起来。有人说,“能看到多远的过去,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”,事物变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、历史的过程,我们只有了解事物的过去和现在,才能总结出规律经验,从而把握未来、赢得未来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善于运用历史思维,他每到一个地方,都喜欢看历史、读方志,进行前瞻性思考。将今论古、鉴古知今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。我们在调研中也要“穿透古今”,多一些“蹲点”“驻点”调研,既看当下的“切片”,也看历史的演变,这样才能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总结出发展的一般规律,做到既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

把“内”和“外”的因素结合起来。古人云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局限在自己的工作内就事论事,不仅会带上主观色彩,而且会陷入思维定式,即便有了深入的调查研究,也难以得出真知灼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,十分注重“跳出浙江看浙江”,既全面分析省情深化认识,又顺应外部趋势不断创新,提出了引领浙江发展的“八八战略”。要想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,不妨来一点“内外穿透”的调研,多到同类地区走一走、看一看、比一比,既深化对内部“小气候”的认识,也深化对外部“大环境”的把握,在对比分析中明得失,在交流借鉴中找措施,让问题对策经得起环境检验、经得起实践考验。

(扬州市委组织部 吴苇)